资讯中心NEWS CENTER

在发展中求生存,不断完善,以良好信誉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迅速发展
企业新闻 技术文章

首页-技术文章-自动乌氏粘度计红外线计时技术开启粘度测量新时代

自动乌氏粘度计红外线计时技术开启粘度测量新时代

更新时间:2025-07-27      点击次数:98
  在化学分析与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粘度测定是评估流体流动特性的核心环节。传统乌氏粘度计依赖人工秒表计时,存在操作误差大、重复性差等痛点。随着红外线计时技术的突破,自动乌氏粘度计通过非接触式光电检测实现了时间测量的革命性升级,将测量精度提升至0.01秒级,成为制药、石油化工等领域至关重要的精密仪器。
  一、技术原理:光电信号的精准捕捉
  自动乌氏粘度计在毛细管上下两端分别安装红外发射管与接收管,构成光电检测系统。当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毛细管流动时,液面逐渐下降至红外光束路径。在初始位置,红外光束可无阻穿透毛细管,接收管持续接收信号;当液面遮挡光束时,接收管信号强度骤降,触发控制器启动计时;待液面继续下降至第二检测点时,光束再次恢复畅通,信号回升触发计时终止。这一过程通过AM3354型控制器实时处理,结合红外发射管(IR3401)与接收管(PT3201)的毫秒级响应特性,确保时间测量的绝对精度。
  二、技术优势:从“人工误差”到“机器精准”
  1.非接触式测量:红外线穿透式检测避免了传统机械触点易受溶液污染的问题,尤其适用于腐蚀性液体或高粘度样品的长期监测。
  2.抗干扰能力强:光电信号不受溶液颜色、透明度影响,可稳定检测从透明溶剂到深色聚合物的全谱系样品。
  3.全自动化流程:结合MCS单片机控制系统,仪器可自动完成恒温、吸液、测试、清洗等全流程,单次测量周期从传统方法的30分钟缩短至5分钟。
  4.数据可追溯性:内置存储模块可记录2000组测量数据,支持USB导出与云端同步,满足GMP认证要求。
  三、应用场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覆盖
  在制药行业,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注射液粘度质控。某企业采用红外线计时型粘度计后,将蛋白制剂的粘度检测CV值从3.2%降至0.8%,显著降低了因粘度波动导致的产品返工率。在石油化工领域,仪器通过ASTM D445标准认证,可精准测定润滑油在40℃/100℃下的运动粘度,为设备润滑方案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工业生产线,红外线计时技术正推动粘度测量向智能化、高精度方向演进。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未来的自动乌氏粘度计将具备远程校准、预测性维护等功能,为流程工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关注我们
微信账号

扫一扫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5  杭州卓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16032376号-2    sitemap.xml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